引言
志贺菌(Shigella)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,其传播途径广泛,可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或直接接触感染人体。范围内,志贺菌感染每年导致数百万病例,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危害显著。快速、准确的志贺菌检测对疾病防控、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管理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检测范围、检测项目、检测方法及仪器等方面,系统阐述志贺菌检测的技术要点与应用场景。
检测范围
志贺菌的检测覆盖多个领域,主要包含以下场景:
- 食品行业:生鲜果蔬、乳制品、即食食品等可能被污染的食品需定期监测。
- 水样分析:饮用水、污水及环境水体中志贺菌的检测是预防水源性传播的关键。
- 临床样本: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需进行病原学诊断。
- 环境监测:医院、餐饮场所等高危区域的表面拭子需排查志贺菌污染。
检测项目
志贺菌检测的核心目标包括菌种鉴定、毒力评估及耐药性分析,具体项目如下:
- 菌种鉴定:区分志贺菌的四个亚群(痢疾志贺菌、福氏志贺菌、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)。
- 毒力基因检测:检测ipaH、virG等致病相关基因。
- 生化特性分析:通过氧化酶试验、糖发酵试验等验证菌株代谢特征。
- 药敏试验:评估菌株对常用抗生素(如环丙沙星、头孢曲松)的敏感性。
- 血清学分型:基于O抗原差异进行亚型分类。
检测方法
1. 传统培养法
传统方法基于选择性培养基与生化反应,步骤如下:
- 前增菌:将样本接种于GN增菌液,37℃培养6-8小时。
- 选择性增菌:转种至志贺菌专用培养基(如HE琼脂或XLD琼脂),观察典型菌落形态。
- 分离培养:挑取可疑菌落进行三糖铁试验、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等生化鉴定。
2. 分子生物学检测
基于核酸扩增的分子技术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:
- PCR技术: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ipaH基因,灵敏度可达102-103 CFU/g。
- 实时荧光定量PCR:结合荧光探针实现定量分析,适用于食品或环境样本的快速筛查。
- 基因测序:对毒力基因或16S rRNA进行测序,辅助菌株溯源与分型。
3. 免疫学方法
利用抗原-抗体反应实现快速检测:
-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:检测样本中志贺菌特异性抗原或抗体。
- 胶体金试纸条:适用于现场检测,15分钟内可获取结果。
4. 快速检测技术
-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:通过数据库比对快速完成菌种鉴定。
-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:如LAMP技术,无需复杂设备即可实现DNA扩增。
检测仪器
志贺菌检测需依赖多种精密仪器,主要包括:
- PCR仪:用于核酸扩增,兼容多重PCR与实时荧光检测功能。
- 酶标仪:配合ELISA实验读取吸光度值,定量分析抗原浓度。
-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(如VITEK 2):整合培养、生化反应与数据分析,缩短检测周期。
-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(MALDI-TOF MS):通过蛋白质谱图快速鉴定菌种。
- 便携式荧光检测仪:支持现场快速筛查,适用于应急响应场景。
结论
志贺菌检测技术的多样性为不同场景提供了灵活选择。传统培养法仍是金标准,但分子技术与免疫学方法凭借高灵敏度与速度,逐渐成为主流。未来,检测手段将向自动化、便携化与高通量方向发展,同时需加强检测标准化与质量控制。通过多技术联用,志贺菌的监测体系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

了解中析
实验室仪器
合作客户
